BBC News, 中文 - 主頁
Top story - Zhongwen
中國海警法上路 執法權擴容下釣魚島火藥味漸濃
日本同志社大學國際法教授坂元茂樹認為,這部新法明確顯示,中國將會在原本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本無法行使管轄權的海域進行執法。
中國兩會前瞻:香港選舉改革、經濟規劃與防疫安保措施
BBC中文梳理了此次“兩會”的三大看點:香港選舉制度、經濟規劃以及北京防疫安保。
香港民主派47人受審 夏寶龍稱嚴懲三名“反中亂港分子”
香港警方週日(2月28日)以“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正式起訴47名參與去年民主派初選人士,他們週一(3月1日)首次提訊,案件在週二繼續審理。
趙婷:亞裔女性導演創造的金球獎歷史
趙婷創下亞裔女性獲得電影金球獎最佳導演的歷史,但是網民卻一時未知應該稱她為華裔導演還是中國導演。
中超新科冠軍江蘇停擺與中國職業足球的多重困境
奪得中超聯賽冠軍四個月後宣佈“停止運營”,江蘇隊的困境凸顯的可能只是中國職業足球尷尬現狀的一個側面。
埃塞俄比亞提格雷危機:BBC記者被軍方扣押
BBC記者格梅和其他四人據目擊者稱,在提格雷首府默克萊的一家咖啡館被軍方帶走。
《大獨裁者》:在希特勒氣焰如日中天之時敢於斗膽嘲笑的電影
美國電影笑匠卓別林80年前拍攝的諷刺片《大獨裁者》,對德國納粹頭子希特勒極盡諷刺挖苦之能事。尼古拉‧巴貝爾的影評指此片在當下仍有警世的深意。
中國被指將稀土“武器化” 日美努力破解中國壟斷
消息人士説中國可能會以國家安全為由禁止出口稀土技術,中國官員認為掌握的稀土加工技術比稀土資源本身更關乎國家利益。
在牀上辦公一年會怎樣
在牀上辦公聽上去很棒。但是,把牀墊變成辦公室會引發一系列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健康問題。
新聞專題
BBC中文有關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全面報道和分析。
必看
中國經濟10年內將超美國 “大國政治的悲劇”會否重演
中美之間的經濟差距在這場世紀疫情中突然縮小,讓人不禁思考,超越之後,世界格局會發生什麼變化?意味着世界格局洗牌?還是不可避免地造成激烈衝突?亦或是這一天根本不會到來?
菠蘿大戰:中國暫停台灣鳳梨進口引發兩岸新爭端
中國宣佈暫停台灣菠蘿(鳳梨)進口,表示查獲到檢疫性有害生物,但台灣反駁一切按照農產品檢疫規定,對中國單方面暫停輸入表示譴責。
石黑一雄:“我非常擔心年輕一代作家”正因“恐懼”自我審查
這位66歲的作家説,他擔心不太成熟的作家會通過避免從某些視角寫作或避免寫他們直接經歷之外的人物來自我審查。
香港《國安法》最大規模搜捕行動:47名被捕人首次提訊 不獲保釋
香港當局拘捕的55人中,有47人被指“串謀顛覆國家政權”,事件發展引起多國批評,也有意見認為提告的時間點與即將舉行的中國大陸“兩會”有關。
緬甸政變:警方開槍 抗議活動最致命的一天
聯合國人權辦公室表示,警方向抗議者開槍,造成至少18人死亡,成為緬甸反政變集會中最血腥的一天。
從國際貧困線界定看中國扶貧創造的“人間奇蹟”
中國經濟已經位居世界第二,但貧困線界定與國際間慣例有何不同?按照國際標準計算,中國貧困人口有多少?
亞洲社會能否幫助緬甸走出軍事政變危機
在應對緬甸危機方面,美國和中國的選擇都很有限。東盟又能發揮什麼樣的作用呢?
圖輯:埃特納火山噴發 岩漿沖天 夜空“烈焰燃燒”
埃塔納火山這一輪密集噴發期始於2017年,今年2月下旬連續幾次噴發極猛烈,岩漿和濃煙直衝天際。
新冠疫苗:全球各地接種進展現狀和動態追蹤
新冠疫苗接種在全球鋪開,不同國家和地區進度各不相同。你所在的地方已經有多少人接種? 使用的是哪一種疫苗?
孟晚舟案:香港高院將審理其要求匯豐披露文件申請 拜登時代案情如何發展
孟晚舟案已經持續超過兩年,拜登時代,該案會如何推進?匯豐又在其中扮演何種角色?
新聞時事 趨勢動態
台積電: 美中科技戰下的受益者還是“拳擊沙包”
被台灣人視為“護國神山”的台積電生產的晶片,不僅影響着台灣經濟,同時開始在軍事和地緣戰略上成為台灣參與美中競爭的一張底牌。
疫苗接種:中國浙江女性和高學歷人羣意願為何不高
預測稱中國要到2022年年底才能完成新冠疫苗的廣泛接種。目前接種比例最高的國家中,以色列每百人接種數量達81.8劑。中國每百人接種數量為2.8劑。
卡舒吉之死:美國情報機關報告指,沙特王子批准謀殺計劃
2018年沙特記者卡舒吉被殺事件,為美國與沙特的關係蒙上陰影。
香港開放新冠疫苗接種 居民意願隨年齡增加明顯升高
香港特區政府稱,首兩週超過7萬個接種中國科興疫苗名額已滿,但民調顯示不足40%市民此刻願意接種。
中美關係:王毅講話背後的兩國温度差
中國方面通過外交部長王毅講話就中美關係釋放出了最新信號,但遭到美國政府冷淡對待。在拜登政府上台一個月後,中美兩國關係仍未見緩和跡象。
邊界衝突無礙貿易熱絡 中國再次成為印度第一大貿易伙伴
印度與中國邊界衝突緊張氣氛中,雙方貿易往來繼續。中國在2020年再次成為印度最大的貿易伙伴國。如何解讀“政治冷經貿熱”的現象?
朝鮮奴役韓國戰俘在煤礦勞作
一項由人權組織發佈的報告顯示,幾代韓國戰俘在朝鮮煤礦被用作苦役,為朝鮮政權及其武器項目籌集資金。針對這些指控,BBC進行了更為深入的調查。
收聽, 台灣境內遊(粵語), 節目全長 6,01
台灣在全球疫情下,人民無法出境旅遊,造就了不同行是的境內遊。台灣觀察家亞然講述種種變化。
大國角力:安理會氣候辯論透露出的分歧與立場
聯合國安理會是不是應該處理氣候變化這個全球“最大安全威脅”?世界排放大國對此意見不一。氣候變化與世界安全掛鈎意義何在?
新冠疫情下香港再編赤字預算 首筆國安開支曝光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警告,未來四年都將要編列赤字預算,但香港本年度有望實現3.5%至5.5%經濟增長。香港股市反應劇烈,恆生指數星期三午盤暴跌超過3%。
知識資訊 觀點角度
衞星圖片“顯示美濟礁新變化” 中國被指推進“完全軍事基地化”
美濟礁也被稱為中國的“海上前哨”,因主權爭議一直是南海地緣政治緊張的焦點之一。近期有分析人士稱,中國正在把美濟礁"全面升級為軍事基地"。
喜馬拉雅山上的核偵查設備是觸發印度洪水的元兇嗎?
這些裝置原本計劃被放置在7816米高的印度第二高峯南達德維山的頂端,這裏靠近印度東北部與中國交界的邊境處。
Facebook與澳大利亞“重歸於好” 這場戰爭到底誰勝誰負
社交媒體巨頭Facebook和澳大利亞政府之間的戰爭結束了。到底誰是這場戰爭的贏家?這場戰爭的結束將對世界帶來什麼影響?
新冠死亡突破五十萬:五張圖解析美國“哀傷里程碑”
美國因新冠而病故的人數突破50萬,超過在兩次世界大戰與越戰中的死亡人數總和。總統拜登稱,這是一個“令人心碎的里程碑”。
視頻, 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值得你知道的五件事, 節目全長 6,29
他是元祖級網購商創始人,他超越了比爾·蓋茨成為世界首富,一場新冠病毒疫情讓他的身家水漲船高。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臉書如何顛覆傳統媒體併成為頂級新聞源
澳洲草擬法案讓科技巨頭為新聞內容付費,臉書的迴應是禁止用户在平台分享或查看新聞內容。傳統出版業和互聯網巨頭之爭白熱化。
後真相時代最大的安全威脅
“國家安全”或“網絡安全”這兩個術語或許大家都很熟悉,但“認知安全”呢?如果社會失去了辨別知識的能力,將難以應對21世紀最令人擔憂的危機,包括流行病和氣候變化。
芯片供應困境下,華為摺疊屏手機Mate X2面世
這家中國科技巨頭企業聲稱其摺疊屏手機勝過競爭對手,但華為也面臨面對芯片斷供的問題。
建築的藝術:2020年度建築攝影大賽獲獎作品一覽
建築藝術和攝影藝術結合,會產生怎樣的視覺衝擊?2020年建築攝影大賽獲獎作品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新冠疫苗:“一針還是兩針”等重要問題的科學解答
新冠疫苗為人們帶來希望,但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答。比如,打一針夠不夠?必須打兩針嗎 ?間隔多久最有效?這都是為什麼?
特別推薦
“疫苗外交”成中印新角力場 西方陣營考慮加入
中印兩國選擇捐贈對象時往往針峯相對,西方國家被批囤積疫苗,部份國家也開始考慮加入這場“疫苗外交”競爭。
韓國、台灣等多個東亞經濟體首現人口負增長 疫情意外加劇老齡化
韓國、台灣、香港同時在過去一年錄得首次人口負增長。
香港修改議員宣誓法規, 新“愛國者治港”定義引發對民主選舉的擔憂
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稱,北京擬出手整頓選舉等制度,是因為香港存在“仇視”言論。民主派擔憂其參政空間將被徹底扼殺。
拜登的印太戰略:“亞洲通”進入美國安全和外交決策圈
拜登擔任總統後,資深“亞洲通”進入美國政府的安全、外交決策圈。分析人士猜測,這是否暗示拜登政府對中國、朝鮮以及地區政策可能出現轉變?
調查特朗普的財政事務為什麼那麼重要?
有關美國前總統特朗普財政事務的刑事調查在本週有了重要的進展,我們來看看為什麼。
中印兩國完成班公湖邊境對峙地區撤軍
2020年6月,中印兩國士兵在加勒萬河谷的邊界地區發生衝突,導致至少24名士兵死亡。中國和印度於2月11日宣佈從班公湖地區撤軍,
藍可兒酒店命案:網飛Netflix紀錄片能否讓真相大白?
一宗離奇命案,一段詭異錄像,一間老舊旅館,交織出無數個令人費解的問題,Netflix紀錄片能揭開真相嗎?
疫情下營商變化,新加坡掀起自動售貨機新風潮
自動售貨機正在新加坡流行起來,售賣的不僅僅是和牛與鮭魚。
視頻, 美國政府前顧問麥艾文:美中在台灣問題上衝突的風險有多大?, 節目全長 24,29
奧巴馬政府的中國及台灣事務顧問表示,台灣對中國而言是一個“戰或和”的問題,但美中雙方均需要避免狀況升級。
新冠疫情下上升的自殺率:日本在為世界敲響警鐘嗎?
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在並未實施嚴格封鎖,因新冠去世的人數相對較少的日本,那麼在疫情更嚴重的地方又是什麼情況呢?
播客精選
《時事一週》(粵語)
最新節目內容(27-02-2021):英國解除封鎖四部曲;中國宣佈脱貧;Facebook向澳洲就範
如何有效報道一則新聞
故事本身是新是舊?你能否以獨特手法處理材料?如何善用材料,組織故事?BBC資深安全事務記者弗蘭克·加德納説,你對這些問題的答案會影響你的報道的影響力。
瀏覽協助
代理服務器和翻牆軟件
如你在登錄BBC中文網時遭遇困難,請試用代理服務器。